一次强闯换来“自断经脉”!日本这次心里的委屈没法说
自从7月4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艇无预警地闯入我们在浙江沿海进行实弹训练的区域,深入至我国12海里专属经济区以内,时间已经流逝了整整九天。自从11日相关消息公开以来,日本方面的心态经历了显著转变,由最初的坚决自若逐渐演化为内部的自我整顿。近期的动态似乎让日本感到某种憋屈,难以言表。
可能会有听众对此持有异议,当日本舰艇进入我国海域时,反而有人认为是日本人在遭受委屈。这种自我表现的方式显得过于稚嫩,不太恰当吧。
实际上,我之所以能如此陈述,是源于先前的论述,我屡次强调,周边发生的众多事件不能孤立审视,它们应置于宏观的格局与时间框架内进行分析。通过考察实际的发展动态和时间的延续,我们才能做出最为公正的评估。
日本此次的舰艇侵犯我国海域,目前看来,其初衷确实带有明显的挑衅意味。此举的出发点源于两个层面的考量。
一个目的是促使美国更深度地参与它与中国之间的纠纷。鉴于目前第一岛链的实际作用已不复存在,美国的海洋和空中力量正逐步向关岛地区集中。然而,这样的结果显然不被日本人所接纳。因此,在这个关键时期,若发生与中国产生冲突的状况,有可能促使美日共同防御条约生效,有效地动员美国的海空资源。
同时,此举旨在向我国施加外来影响,以彰显其态度。近期,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频繁活跃,显示出试图调整该地区现状的意图。在这一时间点,他们通过军舰侵入我们周边海域,甚至挑战我们的领海主权,显然是企图凭借强硬策略,迫使我们在涉及钓鱼岛等争议区域做出某种程度的妥协,以期谋取更多的利益。
因此,在权衡了这两点后,日本于7月3日清晨派遣护卫舰,自佐世保启程后径直驶向浙江沿海区域。在日本人的心态中,他们认为若此类挑衅未被我国察觉,一旦回国,必定会借此进行大范围的舆论鼓动,以提振国内的斗志。反之,若被揭露,很可能引发对抗或摩擦,从而创造机会让美国介入并发挥作用。
尽管日本抱有美好的构想,但实际情况未能按其预期发展。具体情境显示,我们正处于浙江沿岸附近海域进行实弹演练期间,日本的该军舰忽然从数百公里外疾驰而至,几乎猝不及防地进入了我方活动区域。
随即出现了一些摩擦和争端,据日本方面的报道,该护卫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逗留了约二十分钟后,随即返航。
在后续的事件认知中,日本人预期美国会坚定地支持他们,提供庇护。无论是在实际行动中倾向于自身利益,还是通过舆论策略来支持自己,个人或团体总会选择有利于自身的手段。在初期,我国针对日本的此类行为提出异议时,日本方面的回应相当强硬,他们以技术性故障和无害航行为由辩解,显然试图轻描淡写地淡化问题,企图将事情缩小处理。
然而,近期美国人的一系列反应在日本看来却显得非比寻常。面对这一情况,美国并未公开采取明显针对中国的立场,也未见其有实际行动来推动与日本的联合防御协议。反倒是6月10日,美国海岸警卫队透过官方渠道宣布,在阿拉斯加周边的美国专属经济区内,目击到了中国055型大型导弹驱逐舰拉萨号所带领的一支水面舰艇编队。
先前,中国海军舰队突现美国周边海域,按照常规,美国会采取坚定的反击措施。然而,此次情形迥异,美国海军并未显著采取行动或公开舆论宣传,仅由海岸警卫队执行警戒及通信职责。美国方面依然接收到回应,称中国军舰正在执行航行自由行动。
航行自由的概念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现今中国军舰遵循了早先由美国设定的原则,在其周边海域活动,这样的形势可以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来形容。这种形势使得美国陷入舆论困境,任何试图反驳的行动都可能自食其果,形成恶性循环。且就军力而言,中国海军派出的是先进的055型导弹驱逐舰,相比之下,美国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显得力有不逮。
超级大国对中国进入其专属经济区的舰队,无可奈何。
美国的这一举措显然对日本产生了影响,正如先前所述,日本之所以敢采取这种挑衅行为,很大程度上是期望得到美国的支持和庇护。我国如今竟然直接忽略了日本,将战舰直逼美国领土。更为令人惊讶的是美国的默不作声,这对日本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缺乏自我支撑的动力,个人就会显得虚弱无力。
此刻,我们观察到日本方面也展现出了一些混乱且激进的举动。例如,对中国领海非法侵入的护卫舰舰长进行调查并实施适当的惩处。据报道,7月12日,日本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高层人事大地震,其中包括了海上自卫队最高领导层的即将在7月19日因某种原因辞职的决定。如此众多高级官员被撤换,对日本而言不啻于自我削弱根基,其实际影响深远且严峻。
日本的态度在短时间内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根据我的分析,这种转变很可能与我们之前讨论的那些事件存在着紧密的相关性。
因此,我之所以会认为,日本几乎是以一种强硬的方式换取了自我削弱,自我制约的状态。另外,对外公布的信息还需顾及国内民众的尊严,即使面临不公,也应避免直言。对于当前日本的处境,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可以用四个词语表达,那就是"自作自受"。